黄疸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红素代谢障碍所导致的血胆红素浓度增高。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
当血胆红素在171~342μmol/L时,肉眼不能发现黄疸,称隐性黄疸;当血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临床可见巩膜、皮肤、黏膜及其他组织发黄的现象,称显性黄疸。
1.临床表现
(1)溶血性黄疸:黄疸较轻,巩膜呈浅柠檬黄色,无皮肤瘙痒;急性溶血时,有寒战、高热、腰背酸痛、呕吐及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重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慢性溶血,多有贫血、脾大。
(2)肝细胞性黄疸:皮肤、黏膜、巩膜呈浅黄至深黄不等,有时伴有皮肤瘙痒;常有乏力、食欲减退,严重者有出血倾向。
(3)胆汁淤积性黄疸:黄疸较重,皮肤呈暗黄、黄绿或绿褐色,皮肤瘙痒明显;可伴有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2.护理措施
(1)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病情康复时可逐步恢复活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供应视肝功能情况而定,伴有胆道阻塞的病人应给予低脂和富含脂溶性维生素的饮食,必要时可肌内注射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2)加强皮肤护理,有皮肤瘙痒者常用温水清洗,局部涂擦炉甘石洗剂等止痒剂以减轻症状,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氯苯那敏、异丙嗪等,及时给病人修剪指甲,以免搔破皮肤。
(3)注意观察病人的尿色、粪色和皮肤、巩膜黄染的变化及治疗效果;注意观察有无急性肾衰竭征象和肝性脑病的先兆症状。